11月14日报道:国家统计局11月12日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称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邮电通信业保持了快速发展,邮政从传统步入现代,业务量持续增长;电信从无到有、从少到多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多方式的网络体系,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,加快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,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(全文见中国政府网) . 报告说,经过30年建设,我国已形成沟通城乡、覆盖全国、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,中国邮政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。到2007年,全国邮政营业网点达7.1万处,比1978年增加2.1万处;邮路总数达2.1万条,邮路总长达353.3万公里。全国拥有邮车78391辆、火车邮箱387辆、邮船3艘、邮运飞机13架,实现了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。建成覆盖236个中心城市、连接3.6万个电子化支局网点,能够承载语音、图像和数据业务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,其设备性能、覆盖范围和网络功能,均达到世界邮政先进水平。 2007年,全国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13.7亿元,比1978年增长90.3倍;实现邮政业务收入967.1亿元,比1978年增长188.6倍。2007年全国完成函件业务量69.5亿件,比1978年增长1.5倍;完成包裹业务9103.3万件、汇票2.3亿笔、订销报刊160.4亿份,分别比1978年增长23%、93%和9.9%.集邮业务、国际业务、新业务、邮政储蓄、邮政物流业务都取得快速发展。 报告说,改革开放以来电信业通信能力取得飞跃发展,电话普及率快速提高,已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多元化的服务体系。30年间,已建成光纤、数字微波、卫星、程控交换、移动通信、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、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。1978年,9亿人口的中国只有电话交换机406万门。30年来,电信业年投资额从1978年的2.6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2370.1亿元,增长900多倍。到2007年,全国固定长途业务电路达321437个2M;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0.2万路端增加到1709.2万路端;局用交换机容量比1978年增长125倍。从1988年到1997年,我国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.7万户,10年增长861倍;从1998年到2007年,移动交换机容量新增82910.4万户,增长32倍;到2007年,全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8.5亿户,19年年均增长71.6%. 到2007年,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36563.7万户,比1978年增长188.9倍;固定电话普及率达百人27.8部。1987年,我国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投入使用,到2007年,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由1988年的0.3万户增加到54730.6万户;移动电话普及率达百人41.6部,超过固定电话13.8个百分点。2007年,我国拥有电话的用户总数达91294.3万户,是1988年的192倍。全国电话普及率也由1978年的百人0.4部提高到2007年的百人69.5部。2007年,全国电信业务总量达18591.3亿元,比1978年增长1500多倍;年业务收入也从1978年的7.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398.6亿元。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,到2007年,网络已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的所有地区和大部分乡镇,网民数也从1997年的62万人增加到2.1亿人,互联网普及率由1997年的0.1%上升到16%. 报告评价说,经过30年来的发展,我国的邮电通信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“邮电通信业从来没有如此深入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和各领域,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。”报告认为邮电通信业未来前景光明,“随着邮电通信改革的深入、技术水平的提高,邮电通信业的服务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,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望再上新台阶”。 |